2014/04/25

关于信仰,我为什么是一个“不可知论者”

群里有些同学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以,直面这个话题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有所顾忌。

这些年听到比较多的两句话是“中国人没有信仰”、“做人是需要有信仰的”。把这两句话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言之凿凿的解释当前中国乱象的逻辑三段论:没有信仰的社会必定大乱,中国人信仰缺失,所以...。甚至连药方子都开好了:中国人需要信仰!我总感觉这些话颠来倒去,好像什么也没说,如果不能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信仰,就是在玩无聊的概念游戏。

要讲具体的可以被冠以“信仰”头衔的东西,对中国人有意义的选项并不太多:
(1)佛教 - 它在中国植根很深,有相当的信众基础;
(2)非宗教的儒家道统 - 它可以说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基因,虽然有很多东西早已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稍加改造还是可以闪闪发光的;
(3)基督教 - 过去一段时间它在中国成长迅速,慰藉了不少人的心灵,也比较洋气高大上,但信众的绝对数字还比较孱弱;
(4)非宗教的共产主义 - 它的颓势明显,有些人甚至认为它跟纳粹类似;但毕竟浸润了这个社会几十年,心有戚戚焉的人数未必如想当然的少;
(5)其他宗教 - 可能每种叫得上名字的宗教在中国都有信众,只是人数在总人口中凤毛麟角;

这么一罗列就很清楚为什么“中国人没有信仰”了,不是没有,而是没有主流。当年清教徒到美洲大陆避难,提出要“宗教自由”。原先我一直以为所谓宗教自由是指信什么教都行,后来才知道,其实一开始这个宗教自由是指“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来崇拜上帝。”尽管新教革命和当年老共两把菜刀的造反一样血腥,但在当时的基督教世界里,不信上帝绝不是可接受的选项。所以,即便要革教皇的命,也还是以同一个神的名义。有了“主流”(或称“主旋律”、“主体思想”:-)),一个社会才可以被称之为有信仰!中国人的问题是在巨变之中,失去了主流。

具体到每个人,并不是没有可供选择的信仰,而是选择的余地太多。信仰,从字面的意思看就是“相信一套需要无条件遵从并仰视的教义”。但凡可以拿出来召(hu)(you)人,慰藉人心的教义,总有冠冕堂皇的一面,也总想把龌龊的一面给藏起来。对声称自己永远正确的教义,我有一种天然的抵制心态。我认为坦承自己有缺陷的,比“永远伟大光荣正确”要更可爱也可信一点。令我痛苦的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被称为信仰的东西,都声称自己完美无瑕。所以我只好抱残守缺地留在关于信仰的不可知论中。

有意思的是,仔细咂摸个中滋味,我发现自己并非没有“所信所仰”:
我相信人间需要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和律法来维护秩序;
我相信社会形态和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在持续地变化之中;
我相信法律需要维持足够的稳定性也要与时俱进;
我相信我们这些不完善的人可以通过试错不断改善自己;
我相信我们只能感知大致的方向,而不是固定的目标,因此,我怀疑任何声称自己永远正确的教义;
我相信无论个人或者团体取得了多么辉煌的结果,相对于整个宇宙仍然渺小如沧海一粟;

也许大家都看到了中国现状之乱,而较少看到乱之背后许许多多“没有信仰”的人在用自己不完美的坚持稳定着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