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5

关于信仰,我为什么是一个“不可知论者”

群里有些同学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以,直面这个话题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有所顾忌。

这些年听到比较多的两句话是“中国人没有信仰”、“做人是需要有信仰的”。把这两句话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言之凿凿的解释当前中国乱象的逻辑三段论:没有信仰的社会必定大乱,中国人信仰缺失,所以...。甚至连药方子都开好了:中国人需要信仰!我总感觉这些话颠来倒去,好像什么也没说,如果不能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信仰,就是在玩无聊的概念游戏。

要讲具体的可以被冠以“信仰”头衔的东西,对中国人有意义的选项并不太多:
(1)佛教 - 它在中国植根很深,有相当的信众基础;
(2)非宗教的儒家道统 - 它可以说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基因,虽然有很多东西早已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稍加改造还是可以闪闪发光的;
(3)基督教 - 过去一段时间它在中国成长迅速,慰藉了不少人的心灵,也比较洋气高大上,但信众的绝对数字还比较孱弱;
(4)非宗教的共产主义 - 它的颓势明显,有些人甚至认为它跟纳粹类似;但毕竟浸润了这个社会几十年,心有戚戚焉的人数未必如想当然的少;
(5)其他宗教 - 可能每种叫得上名字的宗教在中国都有信众,只是人数在总人口中凤毛麟角;

这么一罗列就很清楚为什么“中国人没有信仰”了,不是没有,而是没有主流。当年清教徒到美洲大陆避难,提出要“宗教自由”。原先我一直以为所谓宗教自由是指信什么教都行,后来才知道,其实一开始这个宗教自由是指“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来崇拜上帝。”尽管新教革命和当年老共两把菜刀的造反一样血腥,但在当时的基督教世界里,不信上帝绝不是可接受的选项。所以,即便要革教皇的命,也还是以同一个神的名义。有了“主流”(或称“主旋律”、“主体思想”:-)),一个社会才可以被称之为有信仰!中国人的问题是在巨变之中,失去了主流。

具体到每个人,并不是没有可供选择的信仰,而是选择的余地太多。信仰,从字面的意思看就是“相信一套需要无条件遵从并仰视的教义”。但凡可以拿出来召(hu)(you)人,慰藉人心的教义,总有冠冕堂皇的一面,也总想把龌龊的一面给藏起来。对声称自己永远正确的教义,我有一种天然的抵制心态。我认为坦承自己有缺陷的,比“永远伟大光荣正确”要更可爱也可信一点。令我痛苦的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被称为信仰的东西,都声称自己完美无瑕。所以我只好抱残守缺地留在关于信仰的不可知论中。

有意思的是,仔细咂摸个中滋味,我发现自己并非没有“所信所仰”:
我相信人间需要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和律法来维护秩序;
我相信社会形态和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在持续地变化之中;
我相信法律需要维持足够的稳定性也要与时俱进;
我相信我们这些不完善的人可以通过试错不断改善自己;
我相信我们只能感知大致的方向,而不是固定的目标,因此,我怀疑任何声称自己永远正确的教义;
我相信无论个人或者团体取得了多么辉煌的结果,相对于整个宇宙仍然渺小如沧海一粟;

也许大家都看到了中国现状之乱,而较少看到乱之背后许许多多“没有信仰”的人在用自己不完美的坚持稳定着这个社会。

2013/11/13

【李晓鹏: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李晓鹏:中国在五年内超越美国的前景及其影响】

从现在(2013年底)起,只需要再过五年,也就是到2018年,中国将在最关键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来计算,2012年,中国的GDP为8.3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5.6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52.6%。如果要在六年(2013-2018)时间内超过美国,则需要中国(以美元计算)的GDP每年比美国多增长11.3%。

由于对比的是以美元计价的GDP,因此需要把实际GDP增速和通货膨胀率以及汇率变动三个因素考虑进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每年的实际GDP增速比美国高6%以上,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不是CPI)比美国也要高5%以上,再考虑到每年人民币对美元2%左右的升值幅度,每年的名义GDP增速有望超过美国11%~13%。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精英阶层丝毫不肯吸取教训,改革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而是简单的依靠印钞票(量化宽松政策,QE)来维持表面上的经济复苏。引发金融危机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们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在金融输血政策下继续大发横财,盈利水平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年终奖金也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社会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实体经济复苏无望,“占领华尔街”运动无果而终。美联储屡次表示要终止QE或退出QE,然而只要印钞速度稍一放缓,经济数据马上就开始恶化。在此情况下,多印钞票,人民币对美元就会升值得更多;少印钞票,经济增速与中国的差距又会增加。未来两三年,甚至有爆发更严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现有表现,甚至放缓1-2个百分点,整体增速超过美国11.3%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超越不是简单的统计数据的高出,而是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科技实力、人口素质的全方位支撑下实现的整体实力的超越。

(一)由于极端重视教育,中国的经济增长并非简单的量的增加,而是由人口受教育程度同步提高带来的质的进步。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基础最不可动摇的力量。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比例大概是8.5%,而美国则是20%左右。未来六年,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左右,加上近年来迅猛增长的留学生数量,到2018年将达到11.5%左右。考虑到人口总量的差距,则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将是美国的2倍。

虽然中国大学的实力不如美国,但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质量远高于美国,中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数学能力非常扎实。因此,平均而言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并不比美国差。这两倍的数量优势是实实在在的。这种优势不仅可以保证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而且可以保障在2018年以后迅速把美国甩在后面。

宗教在美国教育发展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宗教意识也是一种有效的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约束力量(参见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大大削弱了宗教的力量,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走向极端化。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教学方式向着片面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自由成长方向演进。基础教育变得日益自由散漫,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数学能力低下、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

宗教力量式微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财富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区教学质量的好坏由地方房产税的收入多少来决定,房产税则与房价挂钩。贫困人口聚集区的教学质量迅速恶化。自从美国80年代初推行激进的自由化改革以来(即所谓的“里根革命”),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中低收入阶层所能享有的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福利大幅度缩水,直接后果就是作为基础劳动力最主要供给来源的中下层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大大下降。

与此同时,就在里根革命前三年,中国开始恢复高考,还恢复了中考和小升初考试,让考试成绩而不是政治经济地位来分配教育资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00后的整体素质要高于同时代的美国人(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美国,达到19%,此后一直领先。2004年前后正好是80后进入大学的时间)。这个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超越美国已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

中国最底层的劳动力——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大概每6年增加1年,其提高速度同样是世界第一。虽然中国现在也开始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靠财富来分配教育资源的情况,但至少在未来20年之内,中国的基础劳动力素质快速提高并超过美国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在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可靠性。中国现在正在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其中农民工教育培训、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异地高考等问题是一大重点。如果这些改革能够得以良好推进,则这种优势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二)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经费总量也将超过美国。

2012年,中国研发(R&D)经费突破一万亿,大约是美国同期研发投入的40%。金融危机以后,从2008年到2012年的四年间,中国的研发经费增长了123%,平均每年增长22%,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而美国受制于金融危机和“财政悬崖”的影响,研发经费不会有较大增长,甚至有下降的可能。中国只需要从2013-2018年的六年间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增加速度超过美国16个百分点,就可以在2018年实现研发总经费超过美国。这是以美元计价的对比,因此也需要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在内。这一目标将很容易实现。

也就是说,五年后,中国在经济总量超过美国、高等教育人才达到美国两倍的同时,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是卓有成效的。中国的科技实力迅速提高。在科技发明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1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占了全世界比例的1/4。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2836件专利)超过日本的松下(2463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申请人。排在第三名的则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华为,把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高通公司挤出了前三。

在科研理论方面,从2003年到2013年9月,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国际论文114万篇,年均增长率约12%,从世界第7上升到世界第2。在工程类论文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量从2010年开始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1,被科学论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从2008年开始成为世界第2。十年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量超过700万次,排在世界第5位,比2004年的第18位提高了13名,平均每年进步超过1位。

目前,中国国际论文发表数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被引用的数量则只有五分之一。到2018年,中国国际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将达到美国的二分之一,被引用数量则将达到三分之一。差距依然明显,但毫无疑问将坐稳世界第二的位置。考虑到绝大部分国际期刊都是英文且大部分在美国发行这一不利因素,中国真实的科研力量应该比国际论文所展现出来的更加强大,则中国届时具备与美国抗衡的科研实力的预测应该并不过分。

最近一两年,中国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国际首创性成果,开始不断涌现。包括诸如世界首个半浮栅晶体管、首台量子成像三维相机、首台200千瓦层流等离子体束设备、首个拟态电子计算机、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11年的天河1号和2013年的天河2号)等等。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从科研论文发表的分布情况来看,各个主要领域都在齐头并进,并不是某个子课题单兵突击。这些首创性成果的出现,应该只是冰山一角,说明隐藏在水面下的实力已经积累的十分雄厚。2010年,中国在国际实验室合作组织(ILAC)互认协议框架下被认证的实验室数量超过5000个,居世界第一位。在经费和人才的支撑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经过多年持续学习和积累,已经到了在诸多方面赶超西方的临界点。未来五年,在高精尖领域中国首创的成果,将会出现爆炸性增长。

(三)很多人认为过去十来年的房价快速上涨,严重伤害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让企业经营困难。炒房比做实业赚钱得多。这种现象无疑是存在的,而且还很严重。但这种伤害实际上也很有限。中国经济如果真的泡沫化空心化了的话,商品出口肯定会严重萎缩——因为大家都去炒房了,谁还来搞生产呢?毕竟房子和土地是无法出口的。

真实情况是,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的出口产值(美元)增长了400%。金融危机以后的五年,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出口竟然也增长了80%。全民炒房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埋头苦干的企业家依然不在少数,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

实际上,由于前面说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制造成功克服了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一直在提高。

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主要靠“三来一补”式的贸易赚取外汇,为外国产品提供简单加工。然后是自己生产的打火机、皮带等技术含量很低的小商品走向世界。接下来就是电视冰箱之类的家电产品。而现在,则是机电产品成为了出口的主力。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和出口国。2013年上半年,开始向传统机床强国德国出口“生产机床的机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与此同时,从全世界进口原材料和能源。

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分为发展中国家型、未成熟NIEs(新兴工业国)型、成熟NIEs型、发达工业国型四个阶段。各项指标显示,2012年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从成熟NIEs型向发达工业国型转变。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关系已从竞争型变成互补型,而与德国日本的贸易关系已经从互补型转变为竞争型。

201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价值13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波音飞机,成为美国对华出口的价值最大的单项商品。从2010年起,美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来源国,最大的猪肉来源国。与此同时,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机械产品来源国(也早就超过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机械产品供应国)。

2012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机电产品产值超过60%。而美国对中国出口中,机电产品产值只占了53%。

2013年1-2月,中国向美国出口农产品1.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2%;同时从美国进口了63亿美元的农产品,同比增长了17%。

2013年,上海振华港机向美国出口了一批集装箱码头岸桥,每台价格相当于3.3万吨大豆。去年年底,中国济南二机床竞标获得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的订货合同,总价值1.7亿美元,如果用美国大豆来换算的话,大约需要38万吨。

中国已经引进了空中客车飞机的组装线,向外出口支线客机,干线客机项目也正在推进。毫无疑问,一架美国飞机换8亿件中国衬衣的时代将很快成为历史,一台中国机械换数万吨美国大豆的时代正在到来。

到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机电产品将超过70%,其中高科技产品将超过50%;同时,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中,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和原材料将超过50%,包括土豆、猪肉、玉米、鱼虾、面粉,以及牙签和一次性筷子。

——理论上讲,美国对华出口还留有后手,就是它的尖端武器及其相关的材料装备。如果这些东西愿意卖给中国,中美贸易结构应该不会出现向中国一边倒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出现。等到美国真的穷得连这些东西都敢卖给中国的时候,可能中国也已经不需要买了。

(四)贫富差距和社会安定的程度中国也要好于美国

在贫富差距的问题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表现都不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11年中国和美国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连小数点后三位都完全一样:0.477。

不过,从2008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不断下降,而美国则在不断上升。到2018年,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将显著低于美国。这是因为,从目前来看,美国政府未来五年内不可能对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一系列经济制度作出什么根本性的改革,只能用印钞票的方式来勉强维持。这种情况下,它的社会贫富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中国现在也面临着货币超发带来的类似问题。但和美国相比,中国拥有很多可以冲淡这种影响的有利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们集中力量发展城市特别是沿海中心城市,造成城乡差距急剧扩大;由于资本极度短缺和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财富分配完全向着资本倾斜,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只能获得勉强高于生存成本的工资。三十年后,中心城市发展趋于饱和,“城市病”问题突出,中心城市的经济资源开始向外围扩散。从2007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超过东部地区;从2010年开始,农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超过城市居民;2011年,农民工工资同比增长了21%,创下了三十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金融危机至今,农民工工资水平已经增长了不止一倍。

此外,中国正在建立自己的对财富征税的制度,包括已经开始试点的房产税和即将开征的遗产税。这样的制度将对缩小贫富差距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在遏制贫富差距扩大方面,中国可以打的牌还很多。而美国已经捉襟见肘。

——以上这些趋势同时也表明,中国目前在非常坚定的朝着发达国家的方向走,而不是朝着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向走。除了人均收入水平以外,发达国家在经济的一些基本特征是:出口结构中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占绝大多数、基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劳动力工资在经济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对存量财富征税以遏制贫富差距等等。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改革方向都已明确指向了这些方面。

至于社会安定程度,中国和美国则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绝大部分中国城市,晚上下夜班一个人坐公交或步行回家都是安全的。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两三个人结伴即可到中国任何地方旅游而毋庸担心安全问题。2012年,中国命案发案率是每10万人0.8件,比世界公认的治安最好的国家日本、瑞典还要低。而美国2011年发生了大约15万起命案,平均每10万人50件(注:美国有3亿人口),是中国的60倍。未来五年,中美之间的这种差距不会发生什么改变。

此外,中国在文化传播、军事力量、国际关系等方面也将取得很大的进步。中国有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8年中国将开始建设比美国更先进的空间站;中国在中亚、非洲和拉美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盟友,其影响力已经或者即将超越美国。

总而言之,尽管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劣势,但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不是简单的GDP数量的超越,而是人口素质、科研创新、生产效率、贫富差距、社会治安上的整体超越,GDP只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

这种超越将是永久性的。在2018年之后,美国经济将会迅速被中国甩下很远。中国经济的增长或许会有极限,但它绝不会在2018年以前出现。日本的人均GDP是4.7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是一千万美元。按照人均GDP的标准,中国经济至少要增长5倍;按照地均GDP的标准,即使把西部一半的国土面积考虑在外,中国经济还可以增长5倍。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标准也绝不会是真正的极限。在我们这一代人有生之年,不会再看到美国有反超的机会。不管我们喜欢或是不喜欢,人类将进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时代。



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以前的许多观念和看法都需要随之改变。

(一)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许多人对政治制度的看法。

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实现的。这个制度用了69年的时间(1949-2018),也就是在一代人的生命周期内,就将中国从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进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一套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型政治制度,大体可以描述为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职业政治家制度为突出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

马克思认为,人做出的一切决定,都和他们的经济利益相关。一个人赞同什么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主要由他的经济收入和财富水平决定。这个论断对具体的个人,有特例,但用来分析社会群体,是很靠谱的。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富豪,他希望国家采取的政策,肯定会跟另外一个资产上亿的富豪比较接近,而跟一个每个月拿着5000块钱工资买不起房的白领,跟在偏远地区靠天吃饭的农民有很大的差距。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政府不能平等的对待这些人,而必须坚定的站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的这一群人一边。他开出的药方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执政,实行土地公有制和其它重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政府控制金融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等等……

他开的有些具体的药方有问题,但这个价值观是很好的。至于方法论,就是他的唯物辩证法——没有什么绝对真理,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任何理论都要不断的接受实践检验。简而言之,就是实事求是。

什么样的实践结果是好的呢?就是要符合价值观:有利于改善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能够改善这些人生活的政府,就是好政府,做不到,就不是。其它的什么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宪政这些都是手段,接受多少,接不接受,都要由这个标准来决定。

在这个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之下,中国逐渐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职业政治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搞政治的人,必须是职业的。(国外也有公务员制度,但是只限于事务官,政治决策者是选举产生的,不需要终身以政治为业。)而中国越是掌握决策权的领导,越是必须要长期职业从政。一个人要想掌握中国的政治决策权,必须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从最基层做起。国家的税收保证你的收入和高福利,在个人经济利益上要跟拥有巨大财富的阶层划清界限,任何形式的经济利益输送都是非法的。同时,政治家个人的政治前途,判断的核心标准就是实践成果——能不能改善人民的经济利益。只有在实践岗位上取得成绩的,才能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

这个制度的具体运行很复杂,我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里面用了好几章来讲它。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制度。尤其是在建立了最高领导人定期轮换制以后,它就变得非常开放和富有变革的活力。西式民主是一种典型的事前评价制度,上任之前先要把牛皮吹上天,才能获得权力。嘴上说的好,上任后能不能把事情干好,二者之间其实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事后评价制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干得好的才提拔重用。前者容易出演讲家,后者容易出实干家。

这种职业政治家制度原本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级容易欺骗上级,通过提供虚假的政绩信息和隐瞒存在的问题来获得提拔重用。但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这个情况,下级已经无法垄断上级的信息渠道了。这个最重要的缺陷被克服了,在问题随时会被网络曝光而第二天就可能因此被免职的压力下,官员们让中国政府成为了世界上运转最为高效的政府。实践证明,把人口规模的因素考虑进来之后,在组织资源为企业家提供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灾害救援,以及针对经济社会的变化快速推行改革等方面,现有的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政府都没有哪个能像中国政府这样高效。这是中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

当前的中国政制远非完善,最突出的问题当属官员的腐败和特权的滥用。解决的方向不是动摇现有的职业政治家制度,而是加强信息公开和扩大公众参与。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和建立更广泛群众参与的政绩评价机制应该是改革的方向。

——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曾经被当做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终点(苏东剧变之际,美国学者福山1989年出版了《历史的终结》是这种观念的典型表达),同时也是中国学习的榜样。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中说:“在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政治思想的大师们,对于封建专制主义下政治权力的滥用和危害印象深刻。因此,大家都想着怎么样把政治权力给尽可能的削弱,以限制其破坏力。为此,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诸如三权分立、直接选举、两院制、政党轮换、最高领导人定期轮换制度等等。经过上百年的实践与传播,非常成功的将政治权力削弱了。”

“但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问题又变得严峻起来:政府变得过于软弱之后,在土地、能源等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的分配方面所能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自由市场的力量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这些资源朝着少数人手里集中。政治力量已经不再是资本权力的对手,它在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往往无能为力,甚至沦为资本权力进一步扩张的工具。”

“美式民主制度,单纯从政治的逻辑来看,是几乎完美无缺的: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两党轮换的政治竞争,公开公正的全民投票,再加上受到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所有这些浑然一体,其内在逻辑经过启蒙运动以来的无数思想大师们的思考,已经被梳理得非常清楚了,怎么看怎么有道理。”

“但是,如果我们把政治和经济结合起来思考,这一套制度设计,就有很大的漏洞。政治权力的过度内耗,使得它运行效率低下,在组织经济资源分配上面力不从心,同时也失去了制衡资本权力的能力。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遏制资本掠夺、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这个问题才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和美国长期无法实现经济复苏的根本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有很多问题,但实践证明,它能够比西方政体更好的运作,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在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之后,很多以前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的人就将不得不承认或者面对这个结论了。要完善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实事求是的、新的探索,西方只能提供一些借鉴,而非指导。相反,越来越多的以前模仿西方体制的国家,将会更多的重视研究中国的政制。人类历史上新一轮的政治体制大变革将会到来。历史并没有终结,它在许多人认为即将终结的时刻又打开了另一扇门。

(二)第二个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就是对中国文化的看法。

我们在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时候,常常混淆文明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差别。从时间维度上看,文化可以分为现代化的文化和现代化以前的文化,而东西文明的划分,则是从空间维度上进行的。如果拿经过现代化的西方文化来和现代化以前的中国文化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比如尊重人权的问题。西方文化在没有现代化以前,各种野蛮的酷刑和未经审批的滥杀是非常普遍的。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疯狂迫害臆想出来的“女巫”,不经过任何理性的审批就将大量无辜的女性酷刑处死。这里面看不出来有任何“人权”、“法治”的文化根基。东方有君主专制,西方则有神权统治。东方的君主们为了统一国家而彼此征战,西方的教派之间也为了统一信仰而互相厮杀。在现代化以前,东西方文明都有很多很野蛮落后的东西,这一点并不足为奇。

西方文化在现代化方面领先了中国一大步。因而有很多观念,特别是人权法治的思想需要我们学习。但不能认为这些东西就是根植于西方文明的,而中国文化就是天生的野蛮专制落后。没有哪种文明不曾野蛮专制过,现代化也绝非西方文化的专利。民主人权法治这些东西,并不是属于空间维度(东西方)上的差异,而是时间维度(现代与古代)上的差异。

在现代化以前,中华文明曾经领先过西方世界至少一千年之久。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落后了。那么,当中国文化完成了现代化之后呢?中国很快就复兴重新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经过现代化变革的中国文化并不天然的就比西方文化落后。

这种文化上的比较和反思,其实才刚刚开始。我在《分析》一书里面也做了一些讨论,不过没必要在这里重复。我是想说,这种比较不是为了满足民族自豪感,证明我们天生比西方文明优越。它有很实际的意义。它可以告诉我们:西方的那些东西是该学的,哪些东西是不该学的。

一个比较迫切的方面就是教育。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严格。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负有很大的责任,同时也有很大的管教的权力。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同时,我们还用公平的考试来不分贵贱的选拔人才。这些东西很好,有利于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后代和文明的传承。这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盲目崇拜西方,什么都是西方的好。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被宣传成为“鼓励孩子天性的发挥”,课堂上不守纪律随意喧哗被认为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等等。父母以溺爱放纵孩子为荣,老师管不了或者不敢管学生的情况开始大量出现。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李天一强奸案的主角,就是这种教育理念产生的一大恶果。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李某变得天不怕地不怕,在学校老师也不敢管教他,未成年没有驾照就开始玩飙车,因为停车纠纷殴打他人被劳动教养一年,出来后不久就犯了强奸罪被判处十年徒刑。我们能够按照这种模式来教育培养后代吗?

我们的许多教育制度改革也跟着胡来:

——小升初考试被取消了,因为考试被认为是扼杀儿童天性的制度。这种观念的根源则是因为西方文明不重视考试。变为根据学区来划片,结果有好学校的区域房价迅速上涨,穷人买不起昂贵的学区房就没办法让孩子进入优秀的小学和初中,哪怕孩子很努力很聪明也无济于事。优良的基础教育资源变成了“拼爹”竞赛。

——与此同时,在失去了官方公允的评价标准以后,过度强调数学天赋的奥数取代了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各种艺术特长的比拼让家长们无所适从。小学生们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没有规则的混乱使得无钱无势的父母们得让孩子们什么都学来保证在任何可能的竞争中取胜。

——高考制度被指责为“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转而向西方学习“高校自主招生”。寒门子弟通过公平的考试进入优秀大学的名额被大大压缩,更多的录取机会被分配给了可以各种拼关系走后门的加分和特招。

——发布所谓“新课标”对基础教材胡乱修改,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由,用大量彩色图片卡通等将数学物理等严谨的知识学习体系打乱,用一些华而不实的练习来代替基本功的训练。

最近,教育部还打算出台规定,小学老师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照这样改革下去,中国的下一代真的要被毁掉了。当然短期内不至于成为中国头号经济强国的大势,但长期的危害实在不可估量。

对教育问题,我们还是要分清楚东西方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差异。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比西方先进得多的人才选拔机制。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落后了,科举制度变得僵化落后。西方学习了中国的考试制度,把它加以现代化,应用在人才选拔特别是公务员制度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接下来,是中国自身的现代化,现在的高考制度,是一种经过现代化的考试制度,它已经不考八股文了,而是语言历史政治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知识的全方位考察。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大家都要拿经过现代化的东西来比较。小升初、中考、高考是不是落后的东西,需要从新作实事求是的比较。目前来看,中国的升学考试制度,比西方的学区分配制度和大学自主招生制度,更加符合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和择优录取的的原则。

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不需要严格。在古代,中国的这种教育传统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里面有很多不人性的东西在里面,其原因不是文化根子上错误,而是在于没有现代化。现在我们引入了尊重孩子的人格人权等这些现代化观念以后,父母和老师都已无权力用极端粗暴的手段来管教孩子。这个时候再来比较东西方的教育观念,两边都是已经过现代化的,孰优孰劣,就需要从头反思,而不是盲目崇拜西方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中国的家庭教育更成功。

(三)第三要反思的,是经济制度。

私有制、市场化的适用范围到底有多广?它的效率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涉及比较专业的讨论,这里也不用多说。但是中国的强势崛起,显然和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确立起来的土地公有制,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主导的工业体系密不可分。这些东西不应该被简单的彻底否定。同样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思。

以上这三点需要反思的地方,基本上反应了中国崛起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下,政府会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的眼光来考虑国家利益,而不是仅仅考虑眼前。2012年,在英国《金融时报》一项针对全球著名企业CEO的调查中,最称职可靠的组织,这些CEO纷纷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中央银行放在第二位,而第三位则是“中国共产党”(得票率64%),而远高于美国总统(33%)和国会(5%)。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总是看得很长远,而美国,“虽然我们不喜欢中国的某些政策,但至少我们知道这些政策是什么……美国的问题在于政策都是短期的,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次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特别是重视家庭伦理和子女教育的这种文化传统。

在这样的文化之下,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大大超越经济发展状况。即使在社会经济结构经历大转型、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社会治安状况仍然不至于严重恶化。很多人在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是否要走上犯罪道路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家人,也就算了。在选择要得过且过还是奋发向上的时候,想想父母妻儿,就毅然投入到工作创业中去了。家庭伦理在中国是一种比宗教更强大的道德约束力和引人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这种文化力量对经济的影响,绝对不可低估。

第三是我们努力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了市场经济制度和民主法治的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的首创,它结合了社会主义制度原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我们也学会了用任期制度来解决领导人终身制。等等等等。但只是有选择的引进,没有让它们动摇前面两个优势因素的根基。这些问题比较复杂而具体,限于篇幅不再细致讨论。

除此之外,需要反思的方面还很多。总之,中国经济的崛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将会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还有五年,很快就能看得到。我们需要为这个时刻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大胆的预言这个事情,细致的描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不是为了盲目自夸。并不是说,承认了这些成绩,就不能批评中国政府,不能尖锐的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许多问题了。这些都可以,而且还应该继续努力的去做。但是,我们批判批评的思路可能需要作出比较大的改变。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人家美国怎么样怎么样的,所以应该如何如何改……这个逻辑以后适用的范围会越来越窄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很快就会成为历史,而将超过西方走进一条以前未曾有人走过的路,遇到的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只能自己去探索。

1875年前后,普朗克的导师告诉他,在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出现之后,物理学体系已经高度完善了,没有太多领域可供创新,有志向的年轻人不应该选择学习物理学。很多人都相信,物理学的发展已接近终结。十五年以后,普朗克发现了“普朗克常量”,开启了彻底颠覆经典物理学体系的时代。

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濒临解体,西方学者福山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历史的终结》。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接近于完美,无需再做出很大的调整了。此后的人类历史,将乏善可陈,不过是在西方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做一些无聊的折腾罢了。谁也无法想到,30年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会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而且暂时还看不到她发展的尽头。这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应该算是一种幸运。至少,我们还可以参与历史的创造,而不是碌碌无为的生活在已经终结了的历史当中。

2009/10/14

中国文化中最大价值就是面向人,而不是面向神

中国文化中最大价值就是面向人,而不是面向神。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终没有走上苏联东欧共产党之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文化对所谓“共产主义”的重新塑造。

共产主义和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切合点:无神论。共产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土壤上只能算是违背文化传统的逆流。西方在“人权”、“契约社会”的概念上一度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但是西方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基督教背景的“神权”,人权也不过就是“被创造而‘平等’”,人的地位总是在神的阴影之下。

在“无神”这一点,东方中国文明和共产主义没有最本质的冲突。因为“无(独一真)神”,所以任何信仰都在没有特权的前提下被接受,所以不同信仰的人应该有同样的机会,所以一切社会制度必须以人为本。只要中国能最终能摆脱家族世袭的少数人专制的纠缠,真正意义上人本主义的“平等”和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完全有可能超越西方跪在神面前的“人权”。这也是中国不仅完全可能在经济上超越西方,并且也有机会在形而上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层面上超越西方的根本原因。

2009/10/09

文字最核心的功能是表意

很多批评汉语的人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语言 = 语音。因为汉字不面向“语音”,所以汉字“落后”。

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前提。因为在语言中,语音虽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根本性的因素。语言的本质是表意符号!表音只是表意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手语没有声音,也可以表意。我相信用手语说“心”这个概念,一定是在左胸口比划一下的效率远远高于试图模拟地“拼”出heart或corazón来的有效率。

事实上,语音是语言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始终都在变化之中。在缺乏远距离通讯广播的时代,地域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语音的差异,而语音的差异又进一步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分化。欧洲分裂成一大堆小民族国家,就是这个原因。拼音文字根本无法包容语音差异的问题,语言分化是必然的。

如果说今天你认为语言分化的欧洲是人类文明的终极楷模,那么“拼音文字”这个分裂欧洲的罪魁祸首自然是居功至伟。但是如果你认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才是人类的希望,那么“表意的汉字”就是自然是语言中的极品了,因为自从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这套字符集不知道“容纳”了多少种不同的方言和发音方式,仍然把说着各种各样方言、分布在遥远地域上缺乏沟通的人们紧紧地统一在“汉文化”的大旗之下。

对比各种文字的特征和优缺点固然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但是给各种语言轻易地标上“落后”、“先进”的标签很显然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论调。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文字已经销声匿迹,还有很多诸如拉丁文这样既严谨又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字正在奄奄一息,更有诸如韩文这样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囿于朝鲜半岛无法成为全世界共同享用的盛宴。问题其实并不仅仅出在这些文字本身,而更在于使用它们的文明和民族,尽管语言文字对于使用者的确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和“塑造力”。正因为此,语言学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历史学的一部分。纯粹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常常会因为出发点不同而造成“垃圾进,垃圾出”的后果,得到一些看似惊世骇俗实为平庸烂俗的结论。

再回到问题的本质,文字最核心的功能是表意(不是表音),表意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意也是在传承文化。换句话说,语言就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生活做符号学的编码,用以告知后来者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和人们的各种想法、判断、规章、制度。“语音”在这一切之中只是一个纯粹的功能性的因素,把语音拔高到语言文字的核心地位很显然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阴谋。呵呵。

2009/10/01

宇宙是“自有永有”的

霍金同学“无奇点”宇宙大爆炸理论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宇宙是自有永有的。

以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这两个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为出发点,通过引入虚时间的概念,霍金证明了存在一个自洽的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一个有开始、有终结、有限、同时又可以追问开始之前和终结之后的、无边界的宇宙。这个有关于宇宙的数学模型,并不会在大爆炸的时刻变为无意义。因此,连造物主的第一推动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然而,当我们追问“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并不会因为这个自洽的数学模型就得到答案。

这可以说是神学信仰在现代物理学面前的最后一个“精神堡垒”了。但这个精神堡垒却是非常苍白的:信神者把这个终结的“意义”归结为神,把神作为人类理智不可逾越的最后的“奇点”。对于一切诸如“神存在的意义”之类的追问,他们就只能把它归结为“伪问题”。

如果把神等同于宇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自有永有的宇宙存在的意义就是它存在的本身(神存在的意义就是神本身),相对于人,宇宙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存在的“环境”,而人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那个始终眷顾着人,还派亲儿子来救赎人的“人格化”的上帝,只是人类精神的一个幻象。

2009/09/29

介绍一下奇点和虚时间

(本文根据网上的一些科普内容改写而成。)

在介绍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文章里,“奇点”这个概念经常出现,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所谓奇点在数学上是指一个分数的分子为有限值而分母趋于零的极限。例如正切函数tan(x),当x从89度逐步逼近90度时,tan(x)无限趋近于正无穷大;当x从91度逐步逼近90度时,tan(x)无限趋近于负无穷大;当x无限接近90度时,tan(x)趋于无穷大,但无法判定正负,tan(90)就是一个数学奇点。

在现实物理世界中,任何具体的度量都是有限的,所谓无穷大是一个数学上外推的概念。例如力学中的所谓质点,是“质量为m(体积为0)的点”,要深究它的密度会是个棘手的问题。在经典力学中,忽略质点所占的空间体积,不关心它的密度,并不影响对问题的求解,因此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但如果研究对象进入微观领域,或者宇宙的宏观尺度,密度无限大的影响可能就不能如此轻易地回避了。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巨大质量所带来的引力场将会使其附近的空间发生强烈的弯曲。在曲线的任意位置上取一段无限短的弦,都可以视其为某个圆弧的一部分;而它所对应圆的半径越小,曲线在该处的弯曲程度(曲率)就越大。正如一盘极为细密的蚊香,其理论燃烧速度会随着接近中心而越来越快,而终点处曲率的理论值为无穷大。引力场方程的一个非平凡解表明,中心质量达到一定门槛的引力场可以使它周围的空间弯曲到在“视界”或者说史瓦西半径以内的任何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逃逸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黑洞。黑洞的中心是一个空间曲率为无穷大的奇点。

事实上,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的每一个非平凡解都对应着一个“特殊的”宇宙。爱因斯坦曾经为了使其中一个解所对应的宇宙模型符合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静态宇宙学说”,在引力场方程中添加了一个被称作宇宙项的常数。1929年哈勃等人的观测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而非静态,其相应的膨胀宇宙解正是场方程去掉宇宙项的一个非平凡解。爱因斯坦其后承认添加宇宙项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在霍金、彭罗斯之前的理论认为:宇宙始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终局根据场方程的具体参数可能是大坍塌,也可能会持续膨胀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死寂(或许可以认为是熵无限大的一个奇点)。宇宙从奇点创生并终结于奇点;在奇点附近,质量无穷大、空间曲率无穷大、基本物理定律包括场方程本身都会失效。换句话说,所以有关初始以及终结的问题都被排除到物理学定律的适用范围之外:完全无可奉告。

如果宇宙真的始于一个奇点,那么从现在向过去追溯,必然会到达一个“没有从前”的时间原点。追问它之前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没有意义”,这个奇点虽然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必然推论,但它对于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来说在感情上终究很难接受。霍金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科学家。他在提出的宇宙膨胀中的奇点理论之后四年勇敢地否定了自己之前理论,用量子理论的路径积分找出了回避奇点的方法。简单地说,如果只考虑时间,霍金的新宇宙是连续的:任何时候都存在时间,即使在大爆炸之前或者大坍塌之后也不例外。

直观地看,霍金的新宇宙模型象一个球形,北极点对应于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宇宙从北极点开始,球的纬度圈对应于着宇宙的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沿北纬80度、70度、60度……的方向膨胀。目前对应着宇宙诞生后大约150亿年,大致为北纬40度。再过100亿年左右,宇宙会膨胀到最大也就是赤道的位置。然后转入收缩,最后是大坍塌,相当于模型的南极点。

在数学上,新宇宙模型的南、北极并没有像奇点这样的特殊构造。问题是,如果大爆炸对应着北极,那么大爆炸之前难道要对应“比北极更北”的地方吗?霍金的办法是定义大爆炸以前的时间为虚数,这样就可以不依靠奇点,“平坦地”解释宇宙的初始与终结。问题是消灭了奇点却又引入了令人费解的“虚数”,那么虚时间究竟是什么呢?

狭义相对论认为光速不变,长度及时间因测量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时间与空间都是运动的维度。设x、y、z为三维空间互相垂直的三个坐标轴,t为时间。为了使时间成为可用长度表示的维,以时间与光速c的乘积ct作为第四维的轴。这四维坐标轴彼此垂直,两个点在四维空间中的距离S定义为:

x**2 + y**2 + z**2 -(ct)**2 = S**2

这就是所谓四维时空中的勾股定理,这个扩展勾股定理表示了四维时空中的光速不变性。已知四维时空中两个点的距离为S,它们之间的时间差是多少呢?如果S**2 > x**2 + y**2 + z**2,则有:

t = i * Sqrt(S**2 - x**2 - y**2 - z**2)/c

这是否在暗示我们,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虚数呢?相对于实实在在伸展的空间(x、y、z),时间似乎真的是虚无漂渺的呢!

以此为基础,再来看对应于宇宙时间“初始点”的北极。经线的长度ct表示时间,纬线的长度r表示空间(缩减为一维的圆圈)。球面上近距离两点(时空)间的距离的平方等于纬度线方向上距离的平方(r**2)与经度线方向上距离的平方[-(ct)**2]之和,即:

S**2 = r**2 -(ct)**2

当我们把这个应用到北极点上就会遇到困难,因为从北极点只能引出经线,没有纬线,因此r=0,在那里S**2只能为负数,因此我们必须特殊地对待北极点:把它看作奇点。这个模型叫做弗里德曼时空模型。

然而,如果我们定义在北极点的邻域时间为it(虚数),则有:
S**2 = (ct)**2

这就是霍金等人所采用的所谓德西特时空模型,它回避了对北极点的特殊奇点处理。在弗里德曼模型里,北极点象东正教的尖屋顶一般突起,而德西特模型则圆滑地象个皮球。

更进一步,如同霍金所假设的,在宇宙的最初时间是虚数,那么

力 = 质量 * 加速度 = M * Δr / (Δt)**2

由于Δt为虚数,力的方向由引力变为反向的斥力,锁定能量的禁锢在一瞬间消失,揭开了宇宙大爆炸的序幕。在此瞬间后不久时间由虚变实,引力再次成为主宰,回到了广义相对论能够提供解释的膨胀状态。可见,虚时间不仅消除了大爆炸的奇点,还解释了大爆炸的原因。但是它又引出了一个新的老问题:到底什么是虚时间?它为什么会从虚转实?

也谈“还原论”

所谓“还原论”,一般指拉普拉斯的名言:假如我知道某个时刻宇宙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我就能推出整个宇宙的过去和未来。

这个固然是经典力学的天空中还没有乌云的时候的豪言壮语,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批判却是非常“不专业”的。

首先,这个句子明显是所谓祈使句。拉普拉斯同学的“假如”里面所包含的难道不是基督徒心目中“上帝”才有的能力吗?可惜,为了让万能的上帝躲过成为“罪恶之源”的责难,基督徒发明了所谓“自由意志”,把原罪一股脑儿安排给了人的堕落。(换句话说,基督教的上帝或者不掌握人堕落的具体细节信息,或者就是纵容罪恶!)而拉普拉斯同学却要求洞察“每个粒子”的信息,这分明是超越上帝的存储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责难“人类永远无法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检验还原论的结论,因此还原论就不是一种科学的观点,只是一种充满理论物理学家的傲慢的哲学思想罢了。”不是非常可笑吗?

其次,“世界是分不同层次的,需要用不同的模型来表达,没有一种模型能说明一切。”这些话固然没有错,但是,拉普拉斯的“推出”是否也可以认为包含了各种“不同层次”的模型呢?如果拉普拉斯同学说,“我只用牛顿力学就能推出一切”是有些夸张了。但是,既然在掌握信息的水平上,拉普拉斯同学要求了超越上帝的存储能力;我们同样可以进一步假定他还申请了“超越上帝的计算能力”。如果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那么历史和未来对于具备了“超越上帝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拉普拉斯而言当然是可以充分还原的。

的确,拉普拉斯同学的要求是有些过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类所掌握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是一个不断加速增加的过程。人类在幼年的时候,可以几千年重复同样一个绳结;但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处理Petabyte(2**50)量级的数据了!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上帝也担心人能造出通天塔的原因吧,人类的能力可能永远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潜力却是无可限量的。或许我们今天还不知道一个具体粒子的状态和心灵的冲动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或者说缘分,但是我们真的可以下结论这个秘密对人类而言是永远不可知的吗?

2009/09/28

再说一个“故事”

这次说的是中国的银行。金融风暴之前的2007年,正是几大投行最风光的年头。中国的金融机构也纷纷通过“合资”,引入华尔街投行之思路,准备大干一场。

结果,刚要动手,师傅先树倒猢狲散了。中国的银行机构虽然没捞到一票,但是却躲过了一劫。还是同样的人,跳将出来,曰:“看,我们的风控真到位!”

现在,中国的问题真的是出在一些“有头有脸”的知识分子这里,这些人被西方的东西彻底洗礼过,甚至连西方人的优越感和死不认错的无耻也学得非常到位。可惜,西方文明的极盛也就是在2007年画上了句号。这些“有头有脸”的人也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