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2

语言结构的“优劣”

语言对于文化的影响的确重大,但是说白了,还是社会生活以及由此而积淀下来的文化在“决定”语言。

语言有两大主要的社会功能:传承知识、制造信息壁垒。

前者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符号就是用来表意的和记录的。因为有了语言,后人可以了解前人的经验,而不必事事都亲身经历才能认知,这是语言最核心的社会功能。

但是制造信息壁垒这一条是很多人忽略的。其实,各种“精准”的专业术语,都是让“外人”难于理解信息的壁垒。有了这些壁垒,才保障了“专业人士”们经久不息的饭碗。

要争论语言结构的“优劣”,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去看问题。首先,语言在传承知识中能否保持比较高的信息稳定性,而不至于因为语言造成的奇异而导致后人对前人的理解发生偏差。其次,语言是更有助于信息普及化还是加剧信息的小集团专有化。语言的这两大功能其实是互相矛盾的。语言越精准,它的信息普及功能也就越弱。

从这一点上讲,汉字是平民化的语言,西文是精英政治的语言。

表面上西方人比中国更民主,其实,西方从来都是由少数精英把持着非常多的社会关键部门。中国社会当然有各种等级森严的专制、专职,但是“模糊的”中文却可以比较好地保证社会各阶层对于跨专业信息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中文的中国人和“现代科学”爆发性突破失之交臂就不奇怪了,但是说中文的中国人一旦试图去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其掌握的速度和普及性会超过西人。

基于以上原因,我个人觉得,硬要把语言结构的“优劣”分出一个高下来除了导出几条惊世骇俗的“结论”之外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