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角比亚迪。自1992年起,全球充电电池市场基本由日本厂商独占天下。三洋、索尼、东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据了全球近90%的市场。1995年2月比亚迪成立,以250万元的启动资金,十几个人的小工厂,生产镍镉、镍氢电池。1998年比亚迪开始涉足锂电池,很快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发展为与三洋、索尼比肩的全球三大电池供应商之一。目前比亚迪占据了世界锂电池市场份额的25%以上,排名超越三洋成为世界锂电的拿摩温。
我要说的故事就是关于“成本优势”的,是否是真事儿没工夫仔细去查考了,呵呵。
当初一条日本生产线的价格是几千万美元,据说最大的成本在于整个车间要保持“超净”。比亚迪在研究了整个生产流程之后,发现真正需要“超净”的只是生产工艺的一小部分,于是,就整了一个“超净盒子”出来。这样,整个车间的“超净”投资被N个小超净盒子所取代,成本就神奇地降了下来。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是因为不少人看到了最近几百年来西方文明对东方(华夏文明)的超越,就已经完全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了。
西方制度下所产生很多的所谓“创新”、“专利”在背后都有深度的资本的渊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一个罪恶的考虑,那就是为别人设置“入市门槛”。说到资本,虽然经过了几百年已经漂白了不少,但是它仍然是“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肮脏的血水和泪水”。资本最核心的本质就是寻求增长,寻求增长最轻易的途径就是获取暴利,获取暴利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独占市场,独占市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为别人设置入市门槛!当然推向市场的产品需要有“创新”、要拿得出手。但为了制造别人的入市门槛,“创新”常常是在资本的支持下提供远比实际可用的需求要高出很多的功能(或者说噱头),再加上疯狂的广告品牌宣传。这一整套的包装流程说到底,无非是在完成资本最原始的需求:增长。
很多人喜欢说中国人这几百年拿得出什么像样的发明?我要反问的是,没有巨量资本的支撑,还有什么像样的发明是“可能”的呢?西方通过暴力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比我们早了几百年,这几百年来西方又为我们设置了如此之高的入市门槛,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通过暴力掠夺,只是通过所谓“劳动密集型”、“低成本”战略就在30年里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版图呢?
用“运气”来解释这一切似乎实在不够充分,不得不承认说汉语、用汉字中国人“勤劳、智慧”,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人类自身需要的本质,而不是资本的需要。说到底,人类劳动的第一目的应该是创造解决自身生存基本需求的使用价值。这个世界有足够的资源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满足每个人的贪婪。让“超净车间”见鬼去吧!“超净盒子”才是东方智慧为世界提供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30年又会是什么样呢?可以预见,旧的、资本的秩序会因为东方智慧的兴起而逐渐褪色;当然,前提是兴起的东方不被资本的铜锈所污染。
八问潘自强院士:内陆核电站真的安全吗?
10 年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